本期教师:唐蓓
       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任教浙江省长兴中学政治学科。曾获省教坛新秀、省"最美教师"提名奖、省首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市"南太湖特支持计划"教育领军人才、市教学明星等荣誉称号。
       获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育部部级优课,4篇教学论文获省一等奖,30多篇文章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其中4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
走近名师
       从教21年,她秉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勤勉"是她对思政课的执着追求,"敬业"是她对立德树人的深刻理解,用真诚、智慧和汗水展示了一位名优秀思政教师的教育境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唐老师,听听她的育人故事!
走进生活,让思政课"温润可亲"
       生活化,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思政课的生命力所在。生活有故事。身边的故事所折射的是一个时代与国家进步的身影,走进生活大课堂,讲好身边故事,这就是最"可亲"的思政课。
       生活有智慧。学习的本质,是心灵的自觉成长,只要真正能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感悟,从而获得启迪,这就是最"温润"的思政课。
       唐老师始终恪守习近平总书记"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课"的殷殷嘱托,致力于将"魅力课堂"作为研究方向,创造性提出了"感受—感知—感悟 "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担任学校实验班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均名列市前茅。
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之问
       2007年11月,当时的湖州市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李德雄老师,组织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作为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代表,她有幸被选为这次活动的开课老师之一。备课准备工作是紧张又繁忙的:读教材、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随后,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反复推敲每一句话,精挑细选每一张图。带着满满的自信,她站上了市级公开课的舞台。整堂课,口若悬河,妙语如珠,各种教学素材轮番上阵,多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热情洋溢的45分钟下来,自我感觉好极了。李德雄老师是一位宽厚长者,听完课,他没有直接评价,而是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并且,他和蔼地建议唐老师和另一位开课的青年教师到授课班级中去作个简单的课后交流,听一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您的课上要听、要记的东西特别多。""老师,课堂上能不能让我们也讲几句,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说。"……孩子们真实诚挚的评价,让人汗颜不已!这一瞬间,她触摸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固然能给课堂增光添彩,但绝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也不是学科功底的"展示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固然能让人觉得你学识渊博,但这也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还是要落在学生身上,要做到"学为中心"!学生才是课堂上最闪亮的主角!自此以后,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站上讲台前,都会在内心默念一句话:"让孩子们多说几句,再多几句!"而引进生活故事、启迪生活智慧,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活的"烟火气",让孩子们"乐学""会学"和"学会",成了她教学生涯一直秉持的教学信念。
分享经验共交流 凝聚智慧促成长
       从教这么多年,唐老师也毫不吝啬的分享了她的教育经验。教育的真谛在于挚爱育人的核心,在于一个"爱"字,一是对学生的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是对教育的爱,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这份教育的热情才能永恒;教学的密码在于平等,教学,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真诚对话,优秀的老师永远愿意做"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宽容的课堂中,孩子们才是积极的、愉悦的;竞赛的价值在于参与。有压力的舞台,永远是成长最好的动力。一位上进的老师,需要珍惜每一次竞赛机会,积极投身其中并争取优异的成绩;科研的关键在于落实,教研相长,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共同路径。在平凡的教学中积极思索,将思考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是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必由之路。
       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思政课一体化的要求,与义务教育段思政教师同开课、共研究,切实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作出了有力的贡献。